Search


偉群老師說得鏗鏘有聲:

「蔡政府怠於真正改革的每一件事,都是自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偉群老師說得鏗鏘有聲:

「蔡政府怠於真正改革的每一件事,都是自己擲出的,打破窗戶的石子。信任之窗一旦打破而不修補,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人朝窗子丟石頭,最終就會有人侵入房子,放火把它燒掉。正是破窗效應,使得年金改革、農業政策改革、能源轉型的正面成果一併受到污名化。也是這個破窗效應,讓中國假訊息攻擊、媒體操縱、地方黑金勢力在2018全國地方選舉發揮致勝的作用。陳菊在高雄市執政重門面輕民生,重權貴輕庶民的積怨,更是韓流效應的源頭。

自我美化是重蹈覆轍之始

在2020大選過程中,許多被危機感催出的選民,為了合理化對蔡政府態度的轉變,開始對蔡英文施政相對美化,甚至絕對美化。蔡英文在2018大敗選之後所發的認錯聲明和2016就職演說的「謙卑論」一樣,並沒有當真太久,很快地在習五條之後,就被「我做得很好,應該要選我」的宣傳所取代。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而帶來的台商回流這個危機紅利,也被理所當然的宣稱為蔡英文的政績。做為選戰策略,宣揚「我做得很好」固然可以理解,不過,蔡英文在勝選當晚的聲明基調,仍然是「我做得很好,被選民看到,所以我勝選」。至此,蔡政府第一任期頭二年的信賴潰散,似乎已經被定調為「蔡英文做得很好,只是選民不知道而已」。

但這一切真的只是誤會嗎

和「謙卑論」的演講詞不同,蔡政府和民進黨在事實上反覆地有著勝驕敗餒的循環。早前吳秉叡委員「不高興可以不投民進黨」之說,和大選前林靜儀委員為「礦業法」修法落空一事捍衛民進黨、責備公民團體的表現,都只是見諸報端的例子之一。因此,蔡政府和民進黨若自認「我做得很好」是勝選原因,那麼最大的隱憂就是重蹈2016到2018兩年間的覆轍。蔡政府和民進黨要燒掉自己手上的信任票,可能只是轉瞬之間。下一次,還有時間靠自我美化和亡國感救選情嗎?
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不要問我從哪裡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。
View all posts